幽門螺桿菌如何成為“胃中之王”
細菌作為單細胞原核生物,對于生長環(huán)境的要求往往十分嚴苛,稍有偏差,“嬌弱”的細菌就無法生存下去。人們隨著多年來對細菌的研究,發(fā)現(xiàn)了許多在極端環(huán)境下生存的嗜極端菌,如在海底火山中發(fā)現(xiàn)的海棲熱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。而在呈極端酸性的胃中能否找到細菌的身影呢?相信博學的讀者們心里已經(jīng)有了答案,它就是幽門螺桿菌。
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,簡稱Hp,是一種螺旋形,微厭氧的革蘭氏陰性菌,寄生在人的胃中,常常引起感染者胃炎、消化性潰瘍、胃癌、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。于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出來,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,是毋庸置疑的”胃中之王“。
胃液的pH約為0.9-1.8,想在如此強烈的酸性條件下“安居樂業(yè)”,同時還要應對食物的沖刷、胃內防御因子以及藥物的攻擊,沒有一身好本領是不可能的。那么“胃中王者”幽門螺桿菌有哪些本領呢?
01 耐酸性
想在胃中生存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有抵抗強酸環(huán)境的能力。外部的細菌進入到胃中往往會因強酸的環(huán)境被迅速殺滅,事實上即便是幽門螺桿菌進入到胃中,也會被胃酸殺滅絕大部分。而剩余的幽門螺桿菌之所以能安然無恙,是因為幽門螺桿菌能分泌尿素酶,將周圍的尿素分解為氨,中和酸性并形成保護層抵擋胃蛋白酶的攻擊。
02 黏附性
胃的內容物在食物的沖刷和胃的收縮下是會不斷更替的,但幽門螺桿菌卻可以賴在胃中不走,這是由于幽門螺桿菌有強大的黏附性。幽門螺桿菌表面有許多黏附素,在胃粘膜表面上恰巧有這些黏附素的受體,導致幽門螺桿菌能與胃黏膜有力的結合,扎根定植。
03 移動性
胃黏膜上皮細胞會隨著腸化生被腸型上皮細胞更替,但是狡猾的幽門螺桿菌會及時搬家,通過自己的移動性找到新的安居點,繼續(xù)危害我們的胃部。同時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幽門螺桿菌能躲避藥物的攻擊。
04 耐藥性
近些年來報道的幽門螺桿菌原發(fā)耐藥率對克拉霉素為20%-50%,甲硝唑為40%-70%,左氧氟沙星為20%-50%,幽門螺桿菌可對這些藥物發(fā)生多重耐藥??偟膩碚f,幽門螺桿菌對這些藥物的耐藥性已經(jīng)較高,且仍在呈上升趨勢。
幽門螺桿菌針對上述藥物能產生基因位點的突變,提高對抗生素的抵抗力。同時幽門螺桿菌的主動外排泵系統(tǒng)還能將進入菌體的抗生素排出體外,提高存活率。
幽門螺桿菌并不可怕
盡管幽門螺桿菌憑借一身本領在胃內頑強地存活,但想要根除它也并非難事。人們可定期進行Hp檢測,在家庭成員檢測出現(xiàn)Hp陽性或有陽性癥狀時應立即前往檢測機構進行Hp檢測。常用的檢測試驗有尿素呼氣試驗、糞便抗原試驗、血清學試驗、快速尿素酶試驗等方法。出現(xiàn)Hp陽性也不必過度恐慌,幽門螺桿菌雖然危害極大,但它是可控的。目前推薦鉍劑四聯(lián)療法(鉍劑+PPI+兩種抗生素)作為經(jīng)驗性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一線方案,患者應在醫(yī)生指導下進行積極的治療。